在科技飞速跃进的浪潮之下,人类的生活模式正迎来翻天覆地的变化。近年来,AI智能技术强势崛起,往昔那些只在科幻影片里出现的奇妙场景,如今正一步步踏入现实世界。
在科幻题材丰富多样的元素里,“机器人”始终占据着极为亮眼的位置,而拟人仿真机器人更是凭借其独有的魅力,牢牢抓住大众的目光。
日本在机器人研发这一领域,长久以来都稳居世界前列。最近,日本新推出的一代女性机器人,成功引发了各界的广泛关注。这款机器人的皮肤质感堪称一绝,触摸起来,和真人肌肤就没有差别。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它具备一项特殊的“生育能力”,这一功能对于满足部分男性的特定需求有着重要意义。消息一经传出,立刻在日本宅男群体中掀起热潮,受到热烈追捧。
日本机器人研究的蓬勃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独特的机器人文化。像知名的《高达》系列、《哆啦A梦》、《阿童木》等动漫作品,在日本乃至全球都拥有庞大的粉丝群体。这些作品不仅极大地激发了日本人对机器人研究的浓厚兴趣,还为研发工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现实中许多机器人的设计原型都能在这些动漫角色里找到源头。再者,当基本物质生活需求得到满足后,机器人研究在日本,既是对科技的深度探索,也是民众热衷的兴趣爱好,肩负着为国民创造更优质生活的重任。
在机器人研发方向上,日本和其他几个国家有着明显的不同。其他几个国家大多专注于深度挖掘AI技术,或者着重增强机器人的实用性;日本却更执着于提升机器人的仿真程度,尤其是在外貌的拟真效果上精益求精,一心要打造出和真人难以分辨的机器人。日本大阪大学的机器人工程师石黑浩教授,就是这种研发理念的典型代表。作为智能信息学领域的权威专家,他带领的大阪团队在世界机器人大赛中连续4年成绩斐然。石黑浩教授对机器人拟真度极为看重,他主导研发的人形AI机器人ERica就是很好的证明。
ERica的皮肤采用硅胶材质,不仅能做出丰富多样的面部表情,还具备声音来源识别能力,能精准判断对话对象,通过面部特征区分不同的人。ERica设定为23岁的美女形象,面容由人工电脑合成,声音来自专业声优,在日本拟真机器人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不过,ERica并非日本拟真机器人的最高水准。日本最新推出的一款名为“妻子”的女性机器人,在功能上实现了重大突破,拥有ERica所没有的“生育功能”。这款机器人有着清晰的市场定位,目标就是取代真实女性,成为众多男性的伴侣。
“妻子”机器人的诞生,和当下日本的社会状况紧密相连。如今,日本年轻人群体中,选择不结婚的人数占比相当高,男性表现得尤为突出。尽管他们不想走进婚姻,可对伴侣陪伴的渴望依旧存在,有些人甚至希望能有下一代。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妻子”机器人顺势而出。这款机器人在设计上高度还原真人,皮肤质感真实,还融入了大量人性化设计。和传统那种冰冷、没有生气的普通机器人不一样,“妻子”机器人拥有拟人化的情绪设定,并且全面运用智能AI技术,堪称理想化的“妻子”形象。开发者以日本民间传统文化中的“大和抚子”形象为蓝本,编写内部程序,这让它对日本消费者有着极大的吸引力。
为了满足那群消费的人的个性化需求,商家还打算推出独家定制服务。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妻子”机器人不会再是千篇一律的模样,消费者可根据自己的审美喜好进行定制。在未来的研发计划里,性格爱好等方面的定制功能也在考虑之中,到那时,消费者有望定制出全部符合自己心中完美女性形象的机器人。当然,目前“妻子”机器人的价格较为昂贵,项目刚起步时,单个机器人售价高达上千万日元。并且,就目前的科学技术水平而言,要实现机器人真正意义上的“生育”,还是一个巨大的难题,相关研发工作尚未完成。
即便如此,随着科学技术持续进步,在未来,机器人或许真的能在人类生活中充当另一半的角色,发挥更为关键的作用,深刻改变人类的生活和社会结构。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