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youxi:硅胶制品,橡胶制品,尼龙制品, 聚氨酯制品
aiyouxi

产品分类

联系我们

  • 姓名:李经理
  • 电话:15132836867
  • aiyouxi
  • 地址:河北省衡水市景县景州镇工业区
当前位置: 首页 > 产品展示
改变(5)橡胶北移
来源:aiyouxi    发布时间:2024-08-03 01:20:36

  (主持人)欢迎收看《科技苑》,是什么使得美丽的南中国在50多年间树立起1300万亩的橡胶林?是什么打破了大英百科全书上“橡胶树只能在赤道南北10°以内生长”的定论?20世纪50年代,两个师和一个独立团的精锐部队,会同20多万青年积极分子的大军浩浩荡荡奔赴雷州半岛和海南岛,历经30年,成功地将橡胶的种植纬度扩展到北纬24度,亲手缔造了一个世界橡胶种植史上的神话。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很快通过了一项决议案,对中国实行经济封锁和全面禁运。作为重要战略物资的橡胶及其相关这类的产品,首当其冲地被列入禁运名单。这对于只能依赖橡胶进口的中国来说,无异于被扼住了经济命脉的咽喉。

  橡胶树,能产生这种白色的胶乳,经过加工处理后就是工业用橡胶,是重要的工业和军事材料。一辆载重汽车需要橡胶240公斤;一架喷气式飞机需要600公斤;而一艘万吨轮船则需要68000公斤的橡胶。

  (采访)农业部原部长 何康:这个橡胶是一个,可以说就好似人的腿一样,它是机械的腿,是吧。没有橡胶呢,汽车跑不动了,没有轮胎,这个机械没有传送带,动不了。

  英国《大百科全书》这样说:“橡胶树仅生长在界线分明的热带地区,大约在赤道南北10°以内”,而中国即便是最南端的海南岛也已是赤道18°以北了,天气特征情况并不适合橡胶的生长。所以直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国的橡胶完全是依靠进口。

  但是,由于进口的途径被切断,党中央做出了“一定要建立我们自己的橡胶生产基地”的战略决策。当时海南华侨零星种植了一些天然橡胶,党中央得到这一条消息后,决定在雷州半岛和海南岛大力培植橡胶树。

  1951年初,在周恩来总理和陈云主持下,华南垦殖局成立,中央华南分局兼任局长。中南军区分别从驻广西、广东、江西、湖南和海南的部队中抽调出精锐力量,组成两个师一个独立团,执行种胶任务。种胶部队和从全国选调的100名农林大学生、20多万支边青年一起,浩浩荡荡地分赴雷州半岛和海南岛,踏上了开荒种胶的艰辛之旅。

  (采访)农业部原部长 何康:都是挑着担子的,那时候没多少车,那就是木炭车,汽油车都很少,光着脚丫子挑着担子就带了简单的行李,就这样子浩浩荡荡,安营扎栽,炊烟四起,那真是壮观,我可以说是壮观,我站在路边上看了真是感动得很,为新的事业。

  “响应党的号召到边疆去,到艰苦的地方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社会主义的列车不能在我们的橡胶树上误了点”,那些热血青年的志愿成为那个时代的最强音!,

  (采访)橡胶专家 王秉中:那个热情我一生回顾起来,没看到那么高的热情,年轻的热情。

  搭草房、睡油布,冒酷暑,战蚂蟥,吃着地瓜秧,天天去开荒!,这些经历成为第一批橡胶人最深刻的记忆。

  (采访)橡胶专家 张开明:虽然很艰苦,但是这个在我们的祖国是前无古人的事情,国家这么需要橡胶,我们当然要扎根在这里,把这个事情搞好,所以有这么个信念。

  (主持人)原本只能在热带地区种植的橡胶,却要北移到亚热带地区的中国来种,种下去能不能活,活了又能不能产出好胶来?在当时紧迫的形式之下,这样一些问题等不得学术界去慢慢研究探讨,中央已经根据相关生产的需要推算出五年要种胶770万亩的计划!,只能迎难而上。当时,海南只有几处零散的胶园可以采种,要完成规划中770万亩的种植培养面积,种子就是大问题。

  从20世纪初开始,海南陆续有华侨从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地引进橡胶苗,在进行试种。由于管理不善、缺少经验等原因,这些橡胶树的成活率并不高,但就是这少数存活下来的橡胶树,为当时的橡胶培育提供了第一批宝贵的种子。

  (采访)农业部原部长 何康:为了要保护这个种子采种,当时提出来一个口号叫“一粒种子,一两黄金”。而且一直传到工人,大家就是很宝贵啊,谁要破坏种子,那就是当反革命啊。

  要取得这些贵比黄金的种子,也并不是特别容易。橡胶树的种子一般在七、八月份成熟,但是不能人工采摘,只能等在树下,等着它们自然爆裂。

  (采访)农业部原部长 何康:它是天然的撒种。它一干燥以后,啪一响,三颗种子就飞出去了,飞到哪儿也不知道,扒在草里面找,一个一个找。

  在自然状态下,熟透的橡胶种子只要落在地上,不出十天就会生根发芽,所以在捡到种子之后,还要以最快的速度把它们运到指定的地点去集中育苗。

  (采访)农业部原部长 何康:空军就搞安二号飞机来回地这么把它运到海岸,然后汽车就运到在徐闻、在广西、在雷州半岛的北边、茂名这一些地方,然后广西、云南当场运走。

  (采访)橡胶专家 王秉中:一空投下来整个种子都散掉了,快捡起来连夜去播种,连夜都要播,那紧张的,那真是什么任务都好像都是最大最重要的任务。

  “一粒种子一两黄金”的口号,深深地印在每一个种胶人的心里!他们精心地播下种子,寸步不离地守候着小苗。但是,这些小苗能不能顺利地长成大树、再如人们希望的那样能够割出胶来,却还需要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对于第一代种胶人来说,橡胶的很多习性还都是未知的,因此很多管理技术,也都是在摸索中进行的。

  (采访)橡胶专家 张开明:当时1954年还在争论,这个橡胶树是阳性,阳性那就种在阳光大的地方就好了,还是阴性要不要遮阴,要不要栽阴蔽树还争论不休。

  采访王秉中,急性的寒潮,就是温度突然降到0度以下,这个橡胶树的叶子都来不及掉,你看到它绿绿地挂在那里,跟活的一样,但是过了半个月都枯了,一片山都是枯叶,

  就在人们为此痛心的时候,一个意外的消息传来,还有一些小苗居然存活了下来!

  (采访)农业部原部长 何康:海南那边是,特别海南的五指山以南的是保险的,一点寒害也没有。

  (采访)农业部原部长 何康:就是种植天然橡胶必须要选择好宜林地,就适合于种植地区,这首要的关键,才是个存在不存在的问题。

  野生的橡胶树生长在热带雨林地区,那里除了高温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静风”。

  热带雨林植被茂密,外来的气流大多数被挡在了外面,所以雨林里绝大多数都是没有强风的。生长在其中的橡胶树,也就养成了“怕风”的习性。在大寒流中,那些依山靠林生长的小苗,正是因为有周围的山和林来挡风,才得以幸存。答案找到了,大家对于如何种好橡胶也有了些底。

  首先要选择好适宜栽种橡胶的地点,科学技术人员把植胶的地点重新选在温暖、向阳的植被茂密的地方,这一些地方光照充足,温度相比来说较高,更适合橡胶林的生长。而为了给橡胶树营造出一个类似的“静风”环境,大家想出了种防护林的办法。

  (采访)农业部原部长 何康:我们橡胶成了一个立体的一个栽种的方法,就是种橡胶必定要种防护林,而这个防护林的大小,它对防护林的走向就跟风的来的风向,跟风力的强弱,这样子来调整。

  根据不同植胶地区风力的大小和强弱程度,防护林的设计也各有不同。最重的风口处防护林甚至达到总林面积的30%,而风力小的地方则相对减到10%甚至5%,防护林采用的树种也都是有讲究的。

  (采访)农业部原部长 何康:根据风口,根据地的这一个农场的风力的大小,以及林段分布的区域来确定,这就是科学了。

  母生树、桉树、竹柏树,这一道道高大而稠密的防风林形成了巨大的防护网,如同一道道墙一样,为橡胶林筑起了挡风的屏障。

  (采访)农业部原部长 何康:就一系列的防护林,覆盖作物,小方格,这个依山靠林,整个一套的防寒、防风措施,第二,树的脊薄、施肥,追肥、养牛积肥。

  高温、静风、沃土,这些条件正是橡胶树生长必不可少的。具备了这些条件,胶树茁壮地成长起来。

  通过十年的努力,橡胶树成功地在中国扎下了根。大家艰苦奋斗、苦心经营算是初战告捷!!,1960年春节,周恩来总理到海南儋州的中国热带作物科学院看望大家!!

  (采访)农业部原部长 何康:那是对我们是一个也是个很大的鼓舞----写了儋州立业、宝岛生根,大为感动-还给我讲了你们落户不够,你现在是立了业了,还要把这个业搞好。

  是啊,光让橡胶“落户”中国还不够,还要建立中国的橡胶产业!而“立业”中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提高橡胶的产量。但是第一批开割的橡胶,乳胶的产量都很低。

  (采访)中国热带作物科学院 橡胶研究所副所长林位夫:那个实生树胶园一亩地就是10来公斤。

  一亩地一年才产10来公斤,割一次只有10几毫升的胶,仅仅能盖过胶杯的杯底儿!这样的产量与国内的需求比起来,可谓是杯水车薪!!

  要快速提高橡胶的产量,选育高产品种和成了当务之急。此时朝鲜战争早已结束,西方的封锁也已解除,农垦部提出,要采取引进与自选相结合的办法,从国外引进高产优良的橡胶树无性系,通过芽接的办法,选育出适宜我国种植的高产、优质、抗性强的橡胶树品种。

  (采访)郑学勤:芽接树叫无性系化叫克隆化,克隆技术,然后再杂交,一代两代地杂交,产量一下上来了。

  胶树的枝条上有许多的芽点,把这些芽点独立出来,嫁接到同样粗细的砧木上,大约经过两周左右的时间,芽点变绿了,一株高产橡胶树也就诞生了!

  (采访)中国热带作物科学院 橡胶研究所 所长 黄华孙:这个技术的成功应用使我们的祖国橡胶树的良种进程推进了30年,--使我们的祖国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就赶上了世界的一个中等水准-,-,应该说使得我们的祖国的植胶业有一个飞跃性的发展。

  通过芽接快繁技术,大幅度的提升了胶树良种化的发展速度。一批批抗风、抗寒而又高产的胶树很快被扩繁出来,迅速推广。我国胶乳的产量翻着跟头往上涨!,

  更为令人振奋的是,云南西双版纳的一个胶园竟然创下了世界产胶国中平均单产最高的记录!!

  广东、广西和云南,地处北纬20到24度左右,在这一纬度带成功种出高产的橡胶树,中国创造了世界植胶史上的神话!

  1982年,在全国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国家科委授予“我国橡胶树在北纬18-24度大面积种植技术”以国家发明一等奖!这一条消息一经新华社和人民日报发布,引起了国际橡胶界的极大震惊!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我们正常的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对天然橡胶需求量逐年增加,为此国家提出了“南胶北粮”的发展构想。农业部发出通知,要求全面实施高低频、高产的新割胶制度:气室微割。

  (采访)采访橡胶专家 魏小弟:它主要的原理是通过乙烯的直接的刺激,一刺激下它增强了细胞对水分养分的吸收,就加快了胶乳的合成,所以就可以每采一次可以比原来成倍或者数倍地提高了胶乳产量。

  早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人们就发现把一定浓度的乙烯涂在胶口上,胶乳的产量会大幅度的提升。什么原理呢?以吴继林、郝秉中夫妇为代表的一大批科研人员展开了研究。

  (采访)橡胶专家 郝秉中:就是乳管再生和胶乳再生,我们都有证据证明它是被茉莉酸调节的。

  此后,科研人员发现,乙烯利不但可以加强茉莉酸的活性,促进乳管增多,而且还像一样能刺激乳管排胶。于是人们给胶树装上了这种像耳朵一样的气室,里面注射乙烯气体,之后只要割一条5~8厘米的短短的割线,胶乳就会汩汩地涌出来。

  采用气室微割以后,一方面大幅度地提高了割胶的速度,劳动生产率可以成倍地提高,另一方面,割线短,树皮受的伤害小,就延长了橡胶树的经济寿命。乙烯刺激割,大面积地推广应用,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成为国家橡胶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

  (主持人)从没有一棵橡胶树,到超过5万种的橡胶制品,从单产10来公斤到单产80多公斤,并创下世界乳胶单产最高纪录,从全面封锁后的背水一战到打下一个漂亮的翻身仗,中国橡胶的成功种植,为中国国防、经济及至政治安全铸就了牢固的防线,中国橡胶,让中国挺起了坚实的脊梁。

  声明:中国网络电视经济台所载视频、文章、数据等内容纯属作者本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橡胶制品生产

  • 橡胶制品定制

  • 橡胶制品加工

  • 橡胶制品批发